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注释翻译赏析讲解x】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。此词以“杨花”为题材,借物抒情,寄托了作者对人生飘零、命运无常的感慨。全词婉约细腻,情感深沉,语言清丽,历来被视为咏物词中的佳作。
一、原文
> 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
> 苏轼
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
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、离人泪。
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、莺呼起。
不恨天涯行客远,不恨归来晚。
只恨当时,识得杨花,却道,不如梅。
二、注释
- 水龙吟:词牌名,属双调,上下片各九句,共一百零二字。
- 次韵:指依照别人原诗的韵脚来写诗或词。
- 章质夫:宋代文人,曾任翰林学士,与苏轼有交情。
- 春色三分:古人常用“三分春色”形容春天的美好,此处指春光已逝。
- 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:杨花随风飘散,最终落在尘土中或流入水中,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。
- 点点是、离人泪:杨花如泪滴,暗示离别之痛。
- 梦随风万里:梦魂随着风飞向远方,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。
- 莺呼起:被黄莺的叫声惊醒,喻指梦醒后的现实。
- 不恨天涯行客远,不恨归来晚:不怨游子远行,也不怪他归期迟缓。
- 只恨当时,识得杨花,却道,不如梅:最遗憾的是,当年认识杨花时,却说它不如梅花美丽。
三、翻译
春光已逝,三分春色中,两分化作尘土,一分随流水而去。
细细看去,那不是杨花,而是离人洒落的泪珠。
梦中我乘风飞越万里,追寻心上人,却被黄莺的叫声唤醒。
我不怨游子远行,也不怨他归来太晚,
只可惜当初认识杨花时,却说它比不上梅花。
四、赏析
这首词虽以“杨花”为题,实则借物抒怀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、离别之苦的深刻体悟。词中“似花还似非花”的意象,既描绘了杨花轻柔飘逸的形态,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虚幻、不可捉摸的感叹。
“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、离人泪”,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,赋予杨花以情感色彩,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。
“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、莺呼起”,这一句极富画面感,仿佛让人看到一个梦境在现实中破碎的情景,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。
结尾“只恨当时,识得杨花,却道,不如梅”,则是对过往的反思与遗憾。诗人似乎在说,如果早些懂得杨花之美,就不会轻视它,也不会错过那份情感的真挚。
五、艺术特色
1. 意象新颖:以“杨花”为载体,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。
2. 情感真挚:全词情感深沉,既有对离别的哀思,也有对人生的感慨。
3. 语言优美:用词精炼,意境深远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。
4. 结构巧妙:上下片层层递进,由景入情,由物及人,结构严谨。
六、结语
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不仅是一首咏物词,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。它通过杨花的飘零,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。苏轼以细腻的笔触,将自然景物与内心世界完美融合,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与独特的人生感悟。
在这首词中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杨花的飘零,更是诗人对生命、爱情与命运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