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(完整版)《唐雎不辱使命》历年中考试题集锦x】《唐雎不辱使命》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,出自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。文章讲述了唐雎在秦王威逼之下,以坚定的意志和机智的言辞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,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气节与智慧。由于其内容深刻、语言精炼,成为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材料。
近年来,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入,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求越来越高。《唐雎不辱使命》作为一篇典型的文言叙事散文,常被用来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、虚词的理解、句式翻译、人物形象分析及主题思想把握等多方面的能力。
以下为近年来部分省市中考真题中关于《唐雎不辱使命》的相关题目整理,供广大师生参考学习:
一、词语解释类
1. (2021年北京卷)
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- 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。( )
- 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。( )
2. (2020年山东济南卷)
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 )
A. 秦王不悦(高兴)
B. 岂直五百里哉(只是)
C. 寡人谕矣(明白)
D. 休祲降于天(吉祥的征兆)
二、句子翻译类
1. (2022年江苏南京卷)
翻译句子:
“虽千里不敢易也,岂直五百里哉?”
2. (2021年河南卷)
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:
“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。”
三、内容理解类
1. (2023年浙江杭州卷)
文章通过唐雎与秦王的对话,表现了唐雎怎样的性格特点?
2. (2020年四川成都卷)
唐雎“挺剑而起”的行为,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?
四、主旨归纳类
1. (2021年河北卷)
结合全文,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2. (2022年湖南长沙卷)
本文通过唐雎的言行,揭示了怎样的道理?
五、拓展延伸类
1. (2023年安徽卷)
如果你是唐雎,面对秦王的威胁,你会如何应对?请结合现实谈一谈你的看法。
2. (2020年广东卷)
有人说:“唐雎的行为过于激进。”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?请说明理由。
六、综合阅读类
(2022年重庆卷)
阅读下面两段文字,完成后面问题:
【甲】唐雎曰:“夫专诸之刺王僚也,彗星袭月;聂政之刺韩傀也,白虹贯日;要离之刺庆忌也,仓鹰击于殿上。此三子者,皆布衣之士也,怀怒未发,休祲降于天,与臣而将四矣。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,今日是也。”——《唐雎不辱使命》
【乙】荆轲刺秦王,匕首见,秦王惊,自引而起,绝袖。拔剑,剑长,操其室。时恐,急,剑坚,故不可立拔。荆轲逐秦王,秦王环柱而走。群臣惊愕,卒起不意,尽失其度。——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
问题:
(1)比较两篇文章中刺客的行动方式有何异同?
(2)从人物形象的角度,谈谈你对“士”的理解。
结语:
《唐雎不辱使命》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,更是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、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素材。通过对历年中考真题的梳理与分析,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,提升语文综合素养。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积累、勤于思考、善于归纳,方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