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观潮》说课稿(八年级语文教案)】一、教材分析
《观潮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散文,作者是南宋的周密。文章生动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,语言凝练,意境开阔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,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描写自然景观的写作手法,还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与神奇。
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潮水的修辞手法,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;教学难点则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,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。
二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
-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。
- 理解并赏析文中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。
- 学会运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朗读、品读、讨论等方式,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。
-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,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。
-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、欣赏美的能力。
三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文章内容,把握作者对潮水的描写手法。
- 难点:文言文的准确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迁移运用。
四、教学方法
本节课采用“诵读—理解—品味—拓展”的教学模式,结合多媒体手段,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。主要教学方法包括:
- 情境导入法:通过播放钱塘江潮的视频或图片,激发学生兴趣。
- 诵读法:通过反复朗读,帮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。
- 合作探究法:组织小组讨论,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。
- 比较阅读法:将本文与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进行对比,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。
五、教学过程设计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播放一段钱塘江潮的视频,让学生初步感受潮水的壮观。提问:“你见过这么大的潮水吗?你觉得它像什么?”引出课题《观潮》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- 教师示范朗读,学生跟读,注意字音、停顿。
- 学生自由朗读,圈画不理解的词句。
-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,如“既而”、“雷霆”、“吞天沃日”等。
3. 精读品味(20分钟)
-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,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。
- 重点分析“方其远出海门,仅如银线;既而渐近,则玉城雪岭,际天而来。”等句子,体会作者的描写技巧。
-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,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及其理由。
4. 拓展延伸(10分钟)
- 对比阅读《望庐山瀑布》《三峡》等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,比较写法异同。
- 鼓励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改写课文中的描写段落,提升语言表达能力。
5. 总结提升(5分钟)
-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,强调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。
- 布置作业:写一篇描写家乡美景的小作文,要求运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。
六、板书设计
```
《观潮》说课稿
——周密
一、潮水的壮观景象
二、手法:比喻、拟人、夸张
三、情感:热爱自然、赞美祖国山河
四、方法:诵读、品析、拓展
```
七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,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,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,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