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圆明园的毁灭》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
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,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毁灭的过程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多媒体辅助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,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,增强民族责任感,认识到历史教训的重要性,培养珍惜文化遗产的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 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,体会作者的惋惜与愤慨之情。
- 难点: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国家的兴衰关系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多媒体课件(含圆明园图片、历史视频片段)
-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
- 学生预习任务单(包括字词整理、初步感受)
四、教学过程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的短视频,展示其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残垣断壁。提问:“你看到的是什么?你有什么感想?”引发学生兴趣,引出课题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不懂的词语,并完成预习任务单中的问题。教师巡视指导,适时解答疑问。
3. 精读品析(20分钟)
-
重点分析“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”,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的规模与建筑特色,感受其辉煌。
-
通过“有如漫游在幻想的境界中”等语句,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。
- 第三段:
引导学生关注“侵略者”的行为,理解“毁灭”不仅是建筑的消失,更是文化的浩劫。
- 第四段:
分析结尾部分,体会作者的痛心与愤怒,引导学生思考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”。
4. 合作探究(10分钟)
分组讨论以下问题:
- 圆明园为何会毁灭?
- 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,你会怎么做?
-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?
每组派代表发言,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。
5. 拓展延伸(5分钟)
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,结合当前的文化保护政策,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,为保护文化遗产贡献力量。
6. 总结升华(5分钟)
教师总结课文内容,强调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深刻教训,鼓励学生铭记历史,珍爱当下,努力学习,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五、作业布置
1. 写一篇读后感,题目自拟,要求结合课文内容,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2.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资料,制作一份简单的手抄报。
六、板书设计
```
《圆明园的毁灭》
——辉煌与毁灭的对比
历史教训珍惜文化
爱国情怀责任担当
```
七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引导,使语文课堂不仅传授知识,更能启迪心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