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小数的初步认识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
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,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,并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。
2. 过程与方法:
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,引导学生在观察、比较和操作中感知小数的存在,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,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理解小数的意义,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。
- 难点:理解小数点的作用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具:多媒体课件、实物(如尺子、货币模型)、练习纸等。
- 学生准备:铅笔、直尺、练习本。
四、教学过程: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,如:一瓶矿泉水价格为“2.5元”、身高“1.45米”、一段绳子长度“0.8米”等。
提问:“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?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字吗?”
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中都含有“.”,并引出课题: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——小数。”
2. 新知探究(15分钟)
(1)小数的定义
教师讲解:像2.5、1.45、0.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。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,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,右边是小数部分。
(2)小数的读法
教师示范读法:
- 2.5 读作“二点五”
- 1.45 读作“一点四五”
- 0.8 读作“零点八”
引导学生模仿读数,并进行小组互读练习。
(3)小数的写法
教师出示几个小数,让学生尝试写出对应的数字。例如:
- 三点二写作:3.2
- 零点七写作:0.7
- 五点零五写作:5.05
3. 生活应用(10分钟)
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小数例子,如:
- 商品价格(如:苹果3.6元/斤)
- 测量工具(如:身高1.65米)
- 温度计上的温度(如:25.5℃)
组织学生分组讨论: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?请举例说明。
4. 巩固练习(10分钟)
完成课本或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,包括:
- 将下列数字写成小数形式:
- 三又十分之四 → 3.4
- 八点二 → 8.2
- 读出下列小数:
- 4.7
- 0.9
- 2.05
教师巡视指导,及时纠正错误。
5. 总结提升(5分钟)
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
- 什么是小数?
- 如何读写小数?
- 小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?
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,并布置课后小任务:
“回家后,请你记录下家中三种物品的价格,并试着用小数表示出来。”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小数的初步认识
1. 什么是小数?
像2.5、1.45、0.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。
2. 小数的读法:
2.5 读作:二点五
1.45 读作:一点四五
0.8 读作:零点八
3. 小数的写法:
三点二 → 3.2
零点七 → 0.7
五点零五 → 5.05
4. 小数的应用:
- 商品价格
- 身高测量
- 温度计
```
六、教学反思(课后填写):
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入小数概念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小数,但在理解小数点意义方面仍需加强。今后可结合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化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