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百科知识 > 精选范文 >

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原文翻译及赏析

2025-07-10 01:30:25

问题描述:

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原文翻译及赏析,在线等,求秒回,真的火烧眉毛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0 01:30:25

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原文翻译及赏析】《月夜忆舍弟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全诗语言凝练、情感真挚,展现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弟弟的深切思念之情。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,也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人民流离失所、骨肉分离的社会现实。

一、原文

> 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

> 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
> 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

> 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
二、白话翻译

戍边的战鼓声中断了人们的行走,秋天的边塞上只有一声孤雁的鸣叫。

从今晚开始,露水变得清冷而洁白,月亮却依旧映照着我的故乡。

我虽有兄弟,但都各自流散四方,家中无人可以询问他们的生死。

就连寄出的书信也常常无法送达,更何况战争还没有停止。

三、赏析解读

这首诗以“月夜”为背景,描绘了战乱年代中一个游子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与无奈。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悲伤,而是通过自然景物和日常细节,传达出深沉的情感。

1. 首联:“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”

这两句描绘了战乱时期的肃杀氛围。“戍鼓”象征着战争的警报,“断人行”说明道路被封锁,人们无法自由往来。而“一雁声”则更添寂寥,一只孤雁在秋风中飞过,仿佛也带着离别的哀愁。这种环境描写为后文的思乡情绪奠定了基调。

2. 颔联: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

这两句是全诗的名句,既写景又抒情。诗人看到夜晚的露水变白,意识到节气已至白露,时间流逝,思念更深。而“月是故乡明”则是典型的“移情于景”,明明是异乡的月亮,却因为心中对家乡的眷恋,显得格外明亮。这种心理上的“故乡之月”成为情感的寄托。

3. 颈联:“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”

这一句直指现实的残酷。战乱使得亲人四散,彼此失去联系,连生死都无法得知。这不仅是杜甫个人的遭遇,也是当时无数家庭的缩影,体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。

4. 尾联:“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”

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绝望与无奈。即使想写信问候家人,也常常无法送达;更何况战争尚未结束,归期渺茫。这一句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,令人唏嘘不已。

四、艺术特色

- 情景交融:诗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,如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既有自然景象,又饱含情感。

- 语言凝练:全诗仅八句,却层次分明,情感层层递进,极具感染力。

- 思想深刻: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,也反映了社会动荡下的民生疾苦,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。

五、结语

《月夜忆舍弟》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悲悯的诗作,它不仅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才华,也体现了他心系苍生、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。在这首诗中,我们读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思念,更是一个时代的叹息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