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天地之间,万物并生,各具其性,长短互见。譬如树木,松柏挺拔而耐寒,然其枝叶稀疏;桃李芬芳而宜春,然其材质易朽。又如禽鸟,鹰隼矫健而善击,但其鸣声寡淡;黄鹂婉转而悦耳,却少凌空之威。此皆自然之理,物无完质也。
人亦如此,贤愚相杂,德才兼备者鲜矣。有智而无德,则其行或失正;有德而乏智,则其事难成。故圣人云: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”是以君子观物察己,取长补短,以求完善。
昔韩信,汉之名将,能将百万兵卒,然性情刚直,终遭杀身之祸;张良,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然体弱多病,未能亲临战阵。二人虽有不足,然其功业昭著,流芳百世。由此观之,人贵在自知,能扬长避短,则可立于不败之地。
治国之道,亦莫不如此。一国之中,必有贫富悬殊、强弱各异之民,若能因势利导,使各得其所,上下齐心,则国家昌盛。反之,若苛求一律,强求一致,则势必导致矛盾丛生,难以治理。
是以,为人处世,当知物各有短长,不可因其小恶而掩其大善,亦不可因其暂弱而废其长远之功。惟有包容宽厚,方能成就和谐之美。正如江河纳百川,方显其深广;大地容万物,方显其博大。此乃天地之大道,亦人生之至理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