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目标:
一、知识与能力:
1. 熟悉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。
2. 了解《战国策》的相关背景知识,理解文章内容。
3. 分析唐雎这一人物形象,感受其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。
二、过程与方法:
1. 通过朗读课文,整体感知故事情节。
2. 小组合作探究,深入理解唐雎的言行及其意义。
3. 模拟历史情境,角色扮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。
三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1. 学习唐雎临危不惧、坚持正义的精神。
2.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时勇于担当的态度。
教学重难点:
重点: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及句子含义;分析唐雎的人物性格特点。
难点:把握唐雎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、维护国家尊严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。
教学步骤:
导入新课:
由《战国策》简介引入课题,激发学生兴趣。提问:“大家知道‘不辱使命’是什么意思吗?”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“使命”,进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。
讲授新课:
1. 初读课文,扫清文字障碍。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全文,并解释生僻字词如“怫然”、“免冠徒跣”等。
2. 再读课文,梳理情节脉络。请几位同学分别讲述故事开端、发展、高潮和结局,并总结出唐雎如何成功化解危机。
3. 细读课文,品评人物形象。组织小组讨论,“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?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?”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。
4. 拓展延伸,联系实际。结合现代社会实例,让学生谈谈如果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,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。
课堂小结:
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,强调唐雎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智慧谋略。布置作业: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《战国策》中的其他精彩篇章,为下一次课做准备。
板书设计:
唐雎不辱使命
《战国策》
唐雎:机智勇敢、忠诚爱国
教学反思:
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,发现学生们对于历史题材的兴趣较高,但在理解古文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。今后应加强文言文基础训练,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