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原文回顾
《喜雨亭记》全文如下:
亭以雨名,志喜也。古者有喜,则以名物,示不忘也。周公得禾,以名其书;汉武得鼎,以名其年;叔孙胜敌,以名其子。其喜之大小不齐,其示不忘一也。
余至扶风之明年,始治官舍。为亭于堂之北,而凿池其南,引流种木,以为休息之所。是岁之春,雨麦于岐山之阳,其占为有年。既而弥月不雨,民方以为忧。越三月乙卯乃雨,甲辰又雨,民以为未足。丁未又大雨,三日乃止。官吏相与庆于庭,商贾相与歌于市,农夫相与忭于野,忧者以喜,病者以愈,而吾亭适成。
于是举酒于亭上,以属客而告之,曰:“五日不雨可乎?”曰:“五日不雨则无麦。”“十日不雨可乎?”曰:“十日不雨则无禾。”“无麦无禾,岁且荐饥,狱讼繁兴,而盗贼滋炽。则吾与二三子,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,其可得耶?今天下之忧患,盖有不待五日十日而后见者矣。”
吾闻之,农夫之于田畴,商贾之于市肆,皆有所待焉。而况吾与二三子,居此邦者乎?今吾亭适成,而天乃雨,是天之助也。吾将以此亭为喜雨亭,以志吾之喜也。
二、阅读练习题
(一)选择题
1.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( )
A. 志喜也(志:记载)
B. 弥月不雨(弥:满)
C. 农夫相与忭于野(忭:快乐)
D. 狱讼繁兴(狱:监狱)
2.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官吏相与庆于庭——官吏们一起在庭院中庆祝。
B. 商贾相与歌于市——商人们相互在集市上歌唱。
C. 农夫相与忭于野——农民们一起在田野上跳舞。
D. 忧者以喜,病者以愈——忧愁的人因此变得高兴,生病的人因此痊愈。
3. 文章中提到“周公得禾”“汉武得鼎”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?
A. 古代人喜欢用美好的事物命名事物。
B. 喜悦之事总是伴随着吉祥的象征。
C. 喜悦之情需要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。
D. 古代人习惯用具体事件来记录历史。
(二)简答题
4. 结合文章内容,谈谈你对“忧者以喜,病者以愈”的理解。
5. 文中作者为何将新建成的亭命名为“喜雨亭”?
三、参考答案
(一)选择题
1. D(狱:诉讼案件)
2. A
3. C
(二)简答题
4. “忧者以喜,病者以愈”表明了雨水对于百姓生活的重大意义。当久旱逢甘霖时,不仅缓解了人们的忧虑,也让身体虚弱的人得到了恢复的机会,体现了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恩泽。
5. 因为这场及时雨让新建成的亭子显得更加有意义,它承载了人们的喜悦和希望,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恩之情。
以上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《喜雨亭记》,并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。希望这些题目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