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被誉为“诗圣”。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著称,《蜀相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...
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被誉为“诗圣”。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著称,《蜀相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。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(760年),当时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至成都,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定居草堂。某日,他游览武侯祠,触景生情,写下此诗,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缅怀。
《蜀相》开篇即点明主题:“丞相祠堂何处寻?锦官城外柏森森。”短短两句,不仅描绘出武侯祠幽静的环境,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追寻。接下来,“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”通过细腻的描写,进一步渲染了祠堂的荒凉氛围,也暗含着对英雄逝去的惋惜之情。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,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。最后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,直抒胸臆,道出了千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共同的感慨——壮志未酬的遗憾。
杜甫借古喻今,既是对诸葛亮忠贞不渝精神的礼赞,也是对自己坎坷命运的自我慰藉。整首诗情景交融,语言凝练,堪称咏史怀古诗中的典范之作。